供水企业怎样加强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
1.漏损控制的涵义。
漏损控制就是积极采取合理措施,把供水管网中的漏损,控制到经济合理的程度。这里要指出的是:
● 强调了“积极”采取“合理”措施。“积极”是指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合理”是指因地制宜选用漏损控制的方法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国际上对漏损控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二个范畴:一是不断研究开发更有效的有关检漏的仪表设备,当然研制单位也注意售价和效益相适应,否则销售前景不好;二是研究漏损控制的经济问题,包括检漏方法和仪表的合理选用,检漏频率的合理选择,控制目标的合理确定。当前我国极大多数的城市的漏损率距经济合理的控制目标尚有相当距离。当前的任务应是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尽快把漏损降下来。
● 范围是供水管网。从地域上讲包括从水厂出水泵房到用户。从水司分工讲,到用户水表。从构筑物讲,包括干管、配水管、用户接水管、水表、管网附属设备(如消火栓、阀门)、供水管网中的蓄水池等。当然重点是管道。
● 内容包括“漏水及损耗水”。除管道漏水外,损耗水包括无表用水,实际用水量超过付费水量的部分,擅自开启消火栓用水,蓄水池的溢流水和漏水,小水表在小流量时的少计量等。
● “经济合理的程度”。我们当然希望漏损量小,但从技术经济角度,从检漏和维修角度,不能说漏损量越小越好。国际上研究的基本理论是,当一定时期内,漏损控制的投入等于或开始小于漏损控制的所带来的损失时的漏损量是经济合理的漏损量或漏损率。此时总成本最低,居民负担的水费最低。
*2.要对漏损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
① 去年的未计量水率、漏损率,特别是单位管长漏水量,与国内外对比处于什么状态。这三个指标近年来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② 现有检漏队伍的实效如何。在高级路面下的水管,旁边有下水道等其它管道时,除非很大漏水能较快冒出路面外,很多漏水要一定时间后才冒出路面,甚至很长时间才冒出路面。因此衡量检漏实效,除了找到多少漏水外,暗漏自报率是个重要指标。所谓暗漏自报率是在整个修漏次数中,检漏队伍找到的水未冒出地面的暗漏所占的比率。比率越高,实效越好,水平越高。比较好的是超过70%。其次还有些指标是漏水自报率(即由检漏队伍和公司职工发现的漏水占整个修漏次数的比率),检漏正确率(检漏人员漏水点与实际漏水点距离在1m范围内的比率)。
③ 对用水管理状态的分析。对私自开启消火栓用水状况的分析,在法制上、管理上和协调上的完善程度;对无表的私自接水可能性的分析,在体制上、监督机制上完善程度;对抄表特别单位水表,抄表规范性的分析,在机制上能否堵塞漏洞;对个别或少数用户有意放小流或倒装水表状态的分析,曾采取过什么措施及效果。
*3.供水企业加强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工作,关键是做好三方面工作:管理是基础;检漏是关键;管网改造是长远性基本措施。以下再分别予以详细说明。
*管理是基础
在计算漏损率时,管网漏损水量包括二部分:一是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漏水量,二是各种收不到费的私自用水和少计量用水。对于前者要靠加强检漏、及时修复和有计划地进行管网改造。对于后者就要靠加强管理。同时基础资料、基础管理也是有效进行检漏和管网改造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1.计量管理
包括:
⑴市供水企业出厂水计量工作应符合CJ/T3019《城镇供水水量计量仪表的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规定。其中供水规模为10×104m3/d的供水企业,供水计量仪表要全部计量并采用1级表。供水计量仪表的在线校核的方法、数据须经当地计量管理部门审查认可。
[在线校核尚无标准,较理用清水池。水池计量:尺寸,水位或精确水表。注意水池及阀门漏水]
② [部要求用水均装表]除消防和冲洗管网用水外,各类用水包括绿化、深井回灌等都要装计量仪表。所用的用户计量仪表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为正确计量,用户计量仪表的强制鉴定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现在用户表偏块,规划调查10城市1432只水表,偏快4.3%。超10%表171只清洗,150只标准偏差降8.2%,平均降6.8%。该因素不算了。也有少计量因素,说明3.1.5]
2.管网管理
供水企业要详细掌握管网的现状。
①供水企业均应掌握管网现状。《标准》规定,其中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供水企业,应建立管网技术档案。档案内容要包括:
● 管道的直径、材质、位置、接口形式及敷设年份;
● 阀门、消火栓、泄水阀等主要配件的位置和特征;
● 用户接水管的位置及直径,用户的主要特征;
- 检漏记录、高峰时流量、阻力系数和管网改造结果等有关资料。
- 有条件的宜逐步利用计算机建立管网信息系统。
② 供水能力大于20×104m3/d的城市供水企业,对供水管网应进行以下测定:
- 应实施夏季高峰全面测压,并绘制水等压线图。这是全面了解供水压力的主要依据。
[方法。多少点,时间折算]
● 对管网中主要管段(DN≥500,其中供水能力大于100×104m3 /d的供水企业为DN≥700),在每年夏季高峰时,宜测定流量。测定方法可采用插入式流量计或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这是了解主要管道负荷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网改造的重要资料之一。[插入式开始时面积10等分再平均]
● 对管网中主要管段,每2~4年宜测定一次管道阻力系数。测定方法可利用管段测定流量装置和管段水头损失进行推算。这是管网水力计算、判断管道腐蚀情况的基础资料。
3.用水管理
可包括:
● 除供水企业和消防部门的有关人员外,严禁私自开启消火栓。要在法制上、管理上采取措施,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共同堵住这个漏洞。
● 防止私接水和无表水。这类私接水可能与公司内部有关。在接水施工和抄表在一个部门的情况下,要注意有监督机制。要在机制上、管理上、政策上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对单位内部的消防管可装表计量。
● 规范抄表,防止水表因疏忽漏抄或故意少抄。尤其单位水表。要在管理上、政策上防止不正常情况发生。一般抄表簿宜轮换抄,对较大用户的量高、量低,水表损坏,或提前换表,建立检查制度。
● 对用户不正常用水,除加强宣传外,宜适当采用相应措施。如怀疑或发现用户定期倒装水表的,可换成只能单向流的或有封口的水表。对用户有意利用水表在低流量时计量偏少甚至不计量的规律放小流,可将水表换成最小流量、始动流量低的水表,甚至容积表。注意容积式水表较易被拉圾堵塞,必要时需采取相应措施。
四. *检漏是关键
降低漏损的关键是及时发现漏水和修复漏水,特别是及时发现不冒出地面的暗漏。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合理选用检漏方法
现在检漏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主动检漏法和被动检漏法。主动检漏法就是在地下管道漏水冒出地面前,采用各种检漏方法及相应仪器,主动检查地下管道漏水的方法。被动检漏法是待地下管道漏水冒出地面后才发现漏水的方法。
只有埋在泥土下的且附近无河道和下水道的输水管道,漏水后水无其它出路能较快地冒出地面的情况下,可以被动检漏法为主,主动检漏法为辅。城市道路下的管道应以主动检漏法为主被动检漏法为辅。
主动检漏有多种检漏方法,主要有:
● 音听法。采用音听仪器寻找漏水声,并确定漏水地点的方法。
● 相关分析检漏法。在漏水管道两端放置传感器,利用漏水噪声传到两端传感器的时间差,推算漏水点位置的方法。
● 区域检漏法。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小区内最低流量,以判断小区管网漏水量,并通过关闭区内阀门以确定漏水管段的方法。
● 区域装表法。在检测区的进(出)水管上装置流量计,用进水总量和用水总量差,判断区内管网漏水的方法。
● 区域装表兼区域检漏法。同时具有区域装表法及区域检漏法的装置来检测漏水的方法。当进水总量与用水总量差较大时,用区域检漏法检漏。
● 压力控制法。当管网压力超过服务压力过高时,用调节阀门等方法,适当降低管网压力,以减少漏水量的方法。
另外还有:
● 示踪法。在管道进入端注入容易测定,溶解于水且对人体无害的气体,如一氧化二氮、六氟化硫(Sulphur hexafluoride),在地面上用探测器寻找泄漏的该气体。在高级路面下有时需打孔才能使气体泄出,确定漏点。
● 地下雷达法。用雷达可探测地下若干米范围内地下土层等构造,当管道漏水时,附近必有水堆,从而发现漏水点。地下水位高,对检漏有干扰。雷达也可用于确定管位。
● 管内摄象法。利用管壁特殊开孔点,塞入微型摄象机及电缆,使其随水流移动,通过摄象找寻漏水点。
在发达国家,城市供水管道的检漏,除了上述埋在泥土路下的管道,和实际漏损率己低于合理的控制目标,有意削弱检漏工作的城市才用被动检漏法。主要用区域检漏法、区域装表法和区域装表兼区域检漏法确定漏水管段,用音听法和相关分析检漏法确定漏水点。各种方法所占比重,各国有所不同。
音听法可适用于各类城市。该方法设备简单,效果较好,效益投入比很高。但环境噪声对音听法影响较大,因此在繁华市区进行音听工作往往需在深夜进行。管道埋设过深,对音听法检漏带来些困难。检漏工作相当程度依靠人的经验和积极性。
相关分析法的二个探头,一般需要接触管道或其附属设备,其有效检测距离决定于管道材质、管径大小、漏水多少、水压高低,一般适合于距离不大于200 m,DN≤400 的金属管,尤其是深埋的或有外界噪音的管段。在有效范围内可较正确地确定漏水点位置。
区域检漏法,利用排队原理,可测出深夜用户不用水或很少用水时,进入检漏区的瞬时最低流量,当最低流量小于0.5~1.0 m3/h/km时,可认为符合要求,不再检漏。超过上述标准时,可关闭区内部分阀门,进行对比,以确定漏水管段,然后再用音听法或相关分析法确定漏水点位置。该法适用于居民区和深夜很少用水的地区。采用该检漏法时,区内管网阀门必须均能关闭严密。检测范围宜选择2~3km管长或2000~5000户居民为一个检漏小区。
区域装表法适用于除一、二个进水管外,其他与外区联系的阀门均可关闭的地区。在抄用户水表时,同时抄进水管水表,当二者差小于3%~5%时,可认为符合要求,不再检漏;当超过时,应采用其他方法检查漏水点。
采用区域检漏兼区域装表法检漏时,在检漏区同时具有区域装表法及区域检漏法的装置。当进水量与用户水量之比超过规定要求时,采用区域检漏法检漏。
我国极大多数城市漏损偏高,需要采取简单易行的方法尽快把漏损降到一定水平。我国城市道路下的管道宜以音听法为主(某些场合辅以相关分析法),在某些地区适合其他方法的,可因地制宜采用其他方法。
*国外的经验是以采用区域检漏法和区域装表法为主,为什么我们宜以音听法为主呢?
还因为:
① 大量实践证明,用音听法为主可经济有效地降低漏损。如甲检漏单位为23个供水企业2897.5km管道检漏,检出暗漏802个,降低漏水量估计为4649.5m3/h,折合单位管长漏水量为1.6 m3/km/h。乙检漏单位为22个供水企业3340km管道检漏,检出暗漏711个,降低漏水量估计为3508.6 m3/h,折合单位管长漏水量为1.07 m3/km/h。又如天津水司成立检漏公司后,当年用音听法检出暗漏250个,降低漏水量估计为1610 m3/h。如按全年计算,相当于降低漏损4%,折合单位管长漏水量0.98 m3/km/h。上述漏水量的估算是修漏前用容器测得的水量,挖土后测得的漏损量会有些偏大,但可看出经过一次音听法检漏,检漏区的漏损会有明显降低。
② 区域检漏法需要在深夜用水很少时进行,需关闭该区与外界所有管道阀门,仅留50mm管道进水,测其最低流量。然后根据需要关闭区内相应阀门以确定漏水在那个管段。这就需要所有阀门必须能关闭严密。目前很多城市的配水系统的阀门不能达到这样要求。
③ 上海市自来水公司于1988年5月到1990年4月,对城厢小区及陕南小区进行4种检漏方法平行对比试验。在2年5个月内,每月检漏一次,用被动检漏法发现漏水21处;音听法又发现漏水50处,区域检漏法又发现10处,区装装表法发现漏水3处。其中音听法的效益投入比最高。
从以上试验可见,城市供水管网应采取主动检漏法,否则多数暗漏不能及时发现;被动检漏法为辅也是必要的,可由公司职工巡查,也可鼓励市民报漏,以及时发现漏水;区域装表法在运行上有其方便性,但可能因总表在小流量时精度不够而掩盖些问题,3%~5%的差额如集中在少数漏水点,也是属于应该查明的较大漏水点。
*合理选择检漏周期
合理的检漏周期应是漏水损失和检漏投入为最低时的周期。在尚未研究明确以前,可按国内外一般经验。用音听法宜每半年到两年检查一次;用区域检漏法宜一年半到两年半检查一次;对埋在泥土下的管道,用被动检漏法的,宜半个月到三个月检查一次。当漏损率>15%或对漏水较频繁的管段,用周期的下限。
1.供水企业自行检漏,还是以委托专业单位检漏为主,自行检漏为辅。
检漏工作需要积累相当经验;工作条件较艰苦,往往要在深夜进行;工作难考核,需高度积极性或有效激励机制。培养一支工作有效的检漏队伍并不容易。自行检漏为主还是委托为主,应根据检漏效果、技术经济分析为主,结合其他条件确定。在暗漏自报率不太高的情况下,宜选划出一个或若干个区,委托专业单位检漏,与本单位检漏进行一定时间的平行对比。在这个基础上比较容易分析决策。
2. 漏损率低的供水企业要注意技术经济分析
漏损率低于6%~8%或单位管长漏水量小于0.6~0.8m3/km/h的供水企业,要注意积累并分析研究检漏的效益和投入,适时研究调整音听法和区域检漏法的检漏周期、区域检漏法的允许最小流量值和区域装表法的允许差额值等。
3. 检得漏水要及时修复
《标准》规定,除非本企业的障碍外,明漏自报漏之时起、暗漏自检漏人员正式转单报修之时起,90%以上的漏水次数应在24小时内修复(节假日不能顺延)。突发性爆管、折断事故应在报漏之时起,4小时内止水并开始抢修。
* 管网改造是长远性基本措施
*1.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管道进行改造
管网改造涉及到大量投资,因此要非常注意投资效益和优化。
在正常情况下,管道寿命应该是比较长的。1995年国际自来水协会年会的总报告称:“100年前敷设的生铁管内壁腐蚀了,但总的情况良好;加强防护的球墨铸铁管可用100年;钢管如防护良好,可用80~90年;塑料管如使用条件良好,可用40~80年。”
国际上一般认为,如管道材质、防护和施工正常,金属及混凝土管道的寿命为100年左右;而塑料类管道为50年左右,因为它是按50年后塑料老化强度设计的。欧洲主要国家在用管道的平均年龄一般为30-50年。
第20届国际自来水协会报告《配水管网供水持续性和可靠性的规划和设计》建议,配水管网的合理更新率为1.5%。报告显示,配水管网更新率仅瑞士的苏黎世和意大利的波伦亚为1.5%,新西兰的Manukau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为0.9%,葡萄牙、台北和立陶宛的Vilnius为0.6%,德国的Nurnberg、马来西亚的槟城、捷克、瑞典、新加坡为0.4%~0.5%,法国的巴黎和香港为0.2%,芬兰及斯洛伐克为0.1%。平均为0.6%。
*2000年我国城市供水配水管总长为135,095km。我国配水管网中,63%的管道是1985-2000年间敷设的,现有管道的平均管龄仅十多年,和发达国家相比,管道相对年轻。
但是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中,有部分管道技术状态不好。1949年以前,城市供水管道,75mm及以上的管道主要为直浇或离心浇铸的灰铸铁管,大口径管道则用钢管。接口基本上为承插式接口,内填青铅。到五十年代末,管道材质基本未变,而接口填料改用石棉水泥。
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中,由于多种原因,在这个时期使用了一批技术性能较差些的管材,主要是连续浇铸的灰铸铁管、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和一部分制造质量差的其它管材。这个时期敷设的金属管道的接口,多数使用比石棉水泥刚性更强的膨胀水泥。同时在部分管道施工中对基础、复土、防护、借转等方面注意不够。因此出现了一批技术性能不够好的管道。主要表现为,爆管和漏水频率较高,增加了断水机率、漏损率和养护工作量,金属管道管壁腐蚀较严重,尤其内壁,影响管道寿命和供水水质。
八十年代中以后,我国球墨铸铁管、硬质聚氯乙烯、聚乙烯管和薄壁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等陆续诞生。除钢管外,基本上均用橡胶圈填料的柔性接口。管道内壁均涂衬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通过这些措施,管道技术性能明显改进。
*1986年,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对爆管原因作了调查研究,爆管频率(次/a/km)和管道敷设的年份间关系如附表
时 期
| 1949年以前 | 1950~1959 | 1960~1969 | 1970~1979 | 1980年以后 |
平均爆管频率 | 0.0721 | 0.1299 | 0.2110 | 0.1836 | 0.1353 |
按理,我国城市供水管道到达正常更新年份的为数很少,更新率可以很低。考虑到前面分析的情况,我国城市供水配水管网有部分管道技术性能不好,需要适当加快更新步伐。建议75mm及以上的管道年更新率>1%。在用的13-50mm支管,多数为涂锌白铁管,当前漏水和对水质影响均相对严重,建议年更新率>2%。
*2.制订管网改造计划
有多种因素需要管网改造,管网改造也不容易,因此要统筹考虑,制订计划。计划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 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考虑10年或10年以上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改造的管道再敷新管要按规划确定的直经。[水量预测 生活用水巳到什么水平,上升和下降因素;工业分析单耗下降因素和空间,2000算全国城市万元GDP用水615m3,1995年日本为21,美国为80,2000年香港为6.9。适宜的后备能力。为水质而远距离引水宜和深度处理比较。管网优化。 厂址优化。]
② 要结合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③ 要结合改善管网水质。
④ 要结合改善管网不合理环节,使管网逐步优化。[经济合理的流速,重力流现象;流向;中途加压:水库加压,作为安全供水指标]
⑤ 要结合降低漏损,并将漏水频繁较高或造成影响较严重的管道,作为当前改造的重点。
关键是要积累资料,注意效益和投入分析。如因改善管网水质而改造的,要测经过该管道后的水质变化或管道内壁锈蚀情况;如因漏水较多需要改造的,也要收集该管段漏水频率,漏水及次生灾害的损失。根据效益-投入分析,把效益比大的先行改造。
*3.管网改造要因地制宜选用多种方法
在管网改造中,要因地制宜选用拆排、刮管涂衬、管中管等多种方式。特别对路面开挖困难或管道内壁腐蚀严重而影响水质和流量,而管道结构尚能满足安全要求的管道,更要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选择改造方式。[内衬软管,管中管(塑料、球管、钢),管内套钢管管内焊接,顶管破坏原管顶新管,沃门做内接口,刮管涂衬。]
- *管道损坏的主要原因
*据2000年调查,国内城市供水管网(≧75mm)的漏水和爆管情况如附表
城市名称
| 管长(km) | 修水次数 | 修漏频率 (次/km/a) | 爆管次数 | 爆管频率 (次/km/a) |
宁 波 | 842.7 | 885 | 1.05 | 185 | 0.22 |
长 春 | 1166.6 | 412 | 0.35 | 21 | 0.02 |
贵 阳 | 887.0 | 432 | 0.49 | 70 | 0.09 |
南 宁 | 528.3 | 376 | 0.71 | 136 | 0.26 |
重 庆 | 1285.0 | --- | | 327 | 0.25 |
郑 州 | 977.7 | 878 | 0.90 | 84 | 0.09 |
南 京 | 1549.4 | 463 | 0.30 | 18 | 0.01 |
深 圳 | 1763.0 | 1298 | 0.74 | --- | |
银 川 | 416.0 | 38 | 0.09 | 4 | 0.01 |
沈 阳 | 1656.6 | 405 | 0.24 | 1 | 0.00 |
南 昌 | 738.0 | 1327 | 1.80 | 12 | 0.02 |
北 京 | 3959.8 | 762 | 0.19 | | |
武 汉 | 3971.0 | 3078 | 0.78 | --- | |
成 都 | 1275.0 | 6376 | 5.00 | 392 | 0.31 |
上海市北 | 3093.5 | 2880 | 0.93 | 45 | 0.01 |
佛 山 | 664.0 | 215 | | 55 | 0.01 |
济 南 | 1229.0 | 1020 | 0.83 | 156 | 0.13 |
共 计 | 26002.6 | 20842 | 0.84 | 1506 | 0.09 |
| | | | | |
*2000年我国供水管网爆管的频率较1991年18个城市调查的0.10次/km/a及1984-1986年次1989-1991年的上海市供水管网平均爆管频率为0.15次/km/a略有降低。但爆管频率及漏水频率尚偏高,尤其是部分城市。八十年代及以后,针对爆管多,上海等城市自来水公司作过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分析的的主要原因为:
① 连续浇铸工艺生产的铸铁管强度低。铸铁的强度本身就不是很高,连续浇铸工艺使管壁冷却过快,增加管身脆性,又进一步降低强度。1964年颁布的连续浇铸铸铁管标准规定的厚度又偏薄。1982年制订国家标准,才将厚度分为LA、A及B级,相当于美国最低的1-4级。另外该时期部分生产厂质量控制也不够严格。[还有自应力水泥管及其他质量不好管材]
② 接口太硬,填料的握固能力太强。五十年代起,城市供水管道接口填料普遍采用石棉水泥,以后又发展为膨胀水泥。这类填料刚性很强,握固力也很强,似乎把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调查,1984~1986年共爆管1001次,其中75~200mm管道占871次。871次中,12月及1月便占513次。主要原因是,冬天水温降低,管道收缩,收缩的受力和接口填料的握管力大于管道抗拉能力,导致管道横向断裂。[当时疏忽了]
③ 管道不均匀沉降和位移。管道特别是大口径管道施工时,基础处理不善,复土未夯实,或在埋地管道与桥管交处引起不均匀沉降;在现有管道附近敷设更深的下水道或建造其他构筑物,引起管道径向位移。当接口填料为石棉水泥或膨胀水泥时,承口处受张拉,插口处受压缩,而铸铁的抗压能力较抗拉能力大5-6倍,大口径管道可能在管道承口处开始豁裂,小口径管道可能产生横向断裂。
④ 其他原因还有:管道埋设过浅,对管道内外壁防腐措施不够,运行中产生水锤,附近其他管道施工损坏水管,管道施工时接口借转过多,钢管焊接尤其是现场焊接部分质量不好等。
5.* 新排管的材质、接口及施工要求
选择管道材质,要在安全可靠性高、维修量少、管道寿命长、内壁阻力系数低的基础上,选用价格相对低的管道材质。除特殊情况外,接口应采用橡胶圈密封的柔性接口。用于配水管网的金属管内壁必须涂水泥砂浆或树脂,水泥砂浆的厚度及光滑度要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金属管道的外防腐性能是决定寿命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钢管和球墨铸铁管。要严格注意防腐质量。管道施工在基础处理、复土要求、埋深及借转等方面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还要注意在运输、吊举等过程中,防止损坏管道及防腐。[现在要注意对球管的防腐和爆管
六.*+漏损控制的评定标准及目标
·评定标准
关于评定标准。《标准》编制组曾提过三个方案:
[曾作漏损率分布情况分析中心15%,1%和70%,较合理是]① 确定2010年目标为10%;把2001-2010年分为三个阶段,即2001~2004年,2005~2007年,2008~2010年;在三个阶段,分别要求降低1999年漏损率与10%的差额的40%,30%及20%。
② 评定标准分别定为8%,10%,12%及15%。那类水司分别采用那项标准,由建设部另行下文规定。
虑到这是标准,在北京第三次审查会上,确定采用统一数据。经讨论定为12%。
*+为什么把漏损率确定为12%。1999年我国城市供水企业漏损率为15.14%。其中最高为71.67%,最低为0.85%。600多座城市中71.84%的漏损率>12%。考虑到实施条件,第一阶段的漏损率基本评定标准确定为12%。12%相当于平均先进定额。按1999年管长折算,相当于单位管长漏水量2.70m3/km/h。
各城市完成评定标准的难度不同,故实施评定标准的具体时限及步骤由建设部另行规定。
漏损率已低于12%的供水企业,要继续作好漏损控制工作。直到漏损率控制到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的程度。
·评定标准的修正
由于影响漏损考核的如各地抄表到户比例、单位供水量管长以及平均出厂压力有一定差异,故对评定标准包括对这些因素的修正。
① 对抄表到户因素的修正。在制订《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时,曾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城市149只总表(每只总表有5~40个分表)进行一年统计,总表计量值平均比分表快5.8%。我国居民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30%,因此对居民用水基本上实施抄表到户(70%的居民水量)的供水企业,考核年的漏损率加1%,即13%。
② 对单位供水量管长因素的修正。1999年城市单位供水量的管长为1.85km/千m3/d(DN≥75)。考虑到单位供水量的管长是影响漏失的一个因素,故对单位供水量管长在1.64~2.06 m3/km/h以外的供水企业的漏损率适当进行修正。
修正后评定标准既包括漏损率又包括单位供水量管长因素,二者比重约各占一半。
③ 对供水压力因素的修正。同样漏水条件,管网的漏水量约与管网平均压力的开方成正比。由于统计管网平均压力在操作上过于繁复,故用年平均出厂压力统计。对年平均出厂压力过高的适当予以调正。当年平均出厂压力>0.55 Mpa和>0.7 Mpa时漏损率,分别增加1%或2%。
我相信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漏损率可以达到12%,因为:
① 漏损率12%相当于单位管长漏水量2.71m3/h/km(1999年平均为3.41m3/h/km),和前面介绍的国际上的水平比,有相当空间,不能算高要求;
② 从前面介绍的甲、乙检漏单位及天津水司的检漏实践看,一次认真的检漏就可能降低单位管道漏水量0.98-1.6m3/h/km,达到要求是可行的;
③ 从历上讲,曾达到过更好的水平。据统计,上海市各自来水公司的总漏失率,1949年为26.1%,1950为25.4%,1951年为20.7%,1952年为17.4%,1953年为13.0%,1954年为8.6%。在相同的计量条件下,五年内漏失率自26.1%降到8.6%。又如北京,据报道,1949年漏失率为29.57%,1953年降至18.74%,1957年己降至6.34%,也是降得很快。
*+九十年代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单位管长漏水量统计表
年 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漏损率 | 7.19 | 7.89 | 9.82 | 8.86 | 9.79 | 10.97 | 11.44 | 13.05 | 15.14 | 15.61 |
单位管长漏水量 | 2.00 | 1.86 | 2.52 | 2.56 | 2.77 | 3.02 | 3.01 | 3.20 | 3.41 | 3.70 |
[漏损率相当97~98年水平,单位管长相当94~95年,平均相当96年水平]
*④ 从国外实践看,如日本在八十年代后期,厚生省(日本政府管供水企业的部)曾提出,要求水道局的有效率达到90%,即无效率(相当漏损率)降到10%。经过一段时间努力,1997年全国平均漏损率己降到8.9%。1997年全国年供水量为165.5亿m3,管道长度为52.9万km,如扣除31.1%可能为支管的PVC管,总长为36.5万km,相当单位管长漏水量为0.46m3/h/km。完成该指标有相当难度。
再如日本的大阪,由于二次大战轰炸,1945年漏损率高达70%,1952年恢复到30.5%。以后加强检漏工作和管网改造,1975年漏损率降到15.1%,1990年降到6.6%。随着漏损率降低,检漏周期也逐步延长。经过技术经济计算,发现1988年后漏损控制的投入己大于收益。以后主动减少检漏工作。
*当然约71%供水企业要达到12%评定标准,需要的过程有所不同。那么供水企业如何确定近年目标?建议参照评定标准的第一方案的精神来确定。
相信众多供水企业能够完成和提前完成第一阶段的评定标准。当前供水企业漏损控制工作的关键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抓紧检漏这个关键;积极做好准备,逐年进行管网改造。